客厅空间通过把阳台打通,形成了视野更加开阔的大空间,更加符合业主个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,并且使得创新设计的新中式家具在此空间焕发了活力。
合不在四角,而在长边两端收进一些的位置上,前后两面多采用通长的牙板贯通两腿,形成牙板固定腿足,腿足加固牙板,牙板又辅助腿足支撑案面的多功能结构,这种结构,人们称之为“夹头榫”。
其做法是在腿的上端开出横向豁口,豁口两边做出两个与腿的宽度相等的榫头。牙板厚度要大干豁口厚度,把牙板需要插进豁口的部位按腿的宽度剔去一些,使穿插部位的厚度与腿上豁口宽度相等。这样,牙板穿进豁口后腿就不会再扭动。牙板的高度一定要与榫头的底部齐平。矛板由牙条和牙头组成,讲究的用一块整木做成。再上面是案面,案面的边框一般比腿面要宽一些,在与腿结合的部位凿出双榫窝,与腿子上端的双头榫相吻合。
抱肩榫结构和棕角榫结构的原理差不多,它实际上是把粽角榫的斜肩移到榫头以下,这样斜肩交合的也就不是板面四边,而是面下的牙板了。粽角榫的板面斜肩因与边框以一木做成,所以两个斜面只要合缝就行了;而抱肩榫的牙板和腿部斜肩必须做出榫头和榫窝,才能使牙板固定在腿上,以辅助腿足支撑案面。这类榫卯大多用于束腰家具上。
插肩榫,也属于夹头榫的一种形式。做法与夹头榫基本相同。因为它也同夹头榫一样,分前榫和后榫,中间横向开出豁口,把牙板插在里面。不同的是前榫自豁口底部向上削成斜肩,做成前榫小,后榫大;前榫斜肩,后榫平肩的榫头。插肩榫的牙板也要剔出与斜肩大小相等的槽口,它和夹头榫牙板所不同的是槽口朝前,组合后,牙板与腿面齐平。在看面上留下两条梯形斜线,在一定程度上还起着美化和装饰的作用。
挂榫,是一种酷似抱肩榫的结构。从外表看,它和抱肩榫的位置,形式完全相同,其中除保留抱肩榫的结构外,又在榫头的两个外面的下部各做一竖向挂销,挂销的外面比里面宽,在牙板内侧,也要做出与挂销大小形状相同的通槽,组装时,将牙板的通槽对准挂销按下去,是腿和牙板的斜肩合严。这种结构,既有拉的作用,又有挺的作用,有效的把四足及牙把牢固的结合起来。它一般用于大型家具中。如床榻类多采用这种结构。凡使用这种结构,足下无需另装底枨或托泥。
挂榫有时也用于案行结体,其案面,腿足均与寻常所见无异,胃牙板不在腿里而在腿外。做法是将牙板内侧开出底宽口窄的槽口,再将案腿上节做出与牙板槽口相等的外宽内窄的竖想穿销,形如穿带榫,穿销下班外侧留出支撑牙板的平
肩,平肩上另装榫销,与牙板下面的榫窝相吻合。牙板自上对准穿销按下去,坐在平肩上,这是的牙板表面与腿的外表面齐平。牙板上面亦栽小榫数个,用以连接案面。这种结构在北京故宫博物馆院藏品尚有几例,其中平头,翘头均有,在榫卯结构中,当属稀有品种。
榫卯结构是中式家具的精髓所在,是中式家具的基础,不完全用榫卯结构制作出的家具不能算是地道的中式家具。中式家具中拒绝铁钉是有相当的理由的。就拿简单的T形结构为例。如果简单地用铁钉将部件组合在一起,很难保证其结构的稳固性,很容易改变木枨之间的角度,而榫卯精确地插入式结构就可以完全保障其牢固性,并且铁钉会不断锈蚀、老化,对有“万年牢”之誉的中式家具完全不适合。同时,高端的硬木家具材质都很坚硬,如果用铁钉还易造成木材劈裂。环境气候固素也不容忽视,南热北冷,南湿北干,家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开口、张嘴等现象,影响结构的牢固性,而榫卯结构的家具则不会因气候冷热干湿的更替
罗锅枨与矮佬通常相互配合使用,其作用也是固定四腿和支撑桌面。这种部件,都用在低束腰或无束腰的桌子和椅凳上。
所谓罗锅枨,即横枨的中间部位比两头略高,呈拱形,或日“桥梁形”,现在南方匠师还有称其为“桥梁档”的。在北方,人们喜欢把两头低、中间高的桥用人的驼背来形容,称“罗锅桥”,因而把这种与罗锅桥相似的家具部件统称为罗锅枨。在罗锅枨的中间,大多用较矮的立柱与上端的桌面连接。
矮柱俗称矮佬,一般成组使用,多以两只为一组,长边两组,短边一组。罗锅枨的造型,在结构力学上的意义并不大,之所以这样做,目的是加大枨下空间,增加使用功能,同时又打破那种平直呆板的格式,使家具增添艺术上的活力。
明家具价格通常由艺术性、工艺性、年代、完整性、木质和稀有性等决定。有人根据家具木材差异对不同材质的古旧家具价格进行了排队,按价格高低排为黑、黄、红、白四种,黑即紫檀木,黄即黄花梨木,红即红木(南方人又称酸枝木),白即其他材质的木材。也就是说,紫檀木家具在同时代、同品种的家具中卖价最高(其次为黄花梨木家具,再次为